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制作  >  艺术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之路

艺术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之路

作者:未壳文化   发布时间:2018-07-16 10:43:47

客户名称  

服务内容  

创作日期  

作品分享:

我国艺术衍生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独立商业版块,起步早,但一直被艺术圈外的市场和资本忽略。

最早关注到创意产业的是艺术家和设计师群体,最先留意艺术衍生产品的基本上是艺术家在国外知名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的艺术商店、创意市集等地方,发现了原来艺术作品可以和日用商品结合,成为一个非常有趣、有意义、有价值、有纪念性的商品。

艺术衍生品从产品类别来说,起步最早的是它,产品体系化最早的也是它,但是,近十五年,艺术衍生品的产品体系、设计几乎没有发展和迭代,导致了在文创产业领域市场最不成熟的还是它。

艺术衍生品的命运真正应验了那句古语:“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艺术衍生品在国外从来不是这样被提起的,它作为艺术产业化的一种生态构成,一直就存在,自然而然地成为艺术机构、展馆做商业延展的必然之选。

在商业上,艺术衍生品自然地划分出纯粹的商业形态(艺术商店和艺术服务)和商品品类(艺术衍生品),以及版权交易(产品开发及展览系统)和授权许可(项目品牌合作)等多元商业组合。






全球知名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商店的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美金的有大英博物馆、MOMA等。




在我国,艺术衍生品也不并是延迟、落后到现阶段才有概念、商业及被关注。

古代的十竹斋、西泠印社、荣宝斋、桃花坞、杨柳青等都属于我们现在讨论的艺术衍生品产业机构。

古代富有人家印制带有自己家族堂号的信笺纸张、定制特有的笔墨纸砚、文房用具等,自用或相赠都属于艺术衍生品的产业内容。





琅琊王氏


陇西李氏

艺术衍生品在国内被提起到如火如荼的发展,已经不再纠结于概念的阐述了。

起步阶段在2012年前后,这个时候即便是当年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具有全球艺术资源“美术馆产品博览会”,依旧选择避开“艺术衍生品”这个概念。

这个博览会最后也被央美的大师们做成一个学术性的类艺术品博览会,并没有带来艺术衍生品的普及和兴盛。



当时的国内参展的艺术衍生品基本上是绘画作品和雕塑作品的复制品,基于中国美术馆的资源,邀请了很多国际美术馆、博物馆,带来了很多艺术衍生品的实际产品。

但是这些产品并不为艺术家们和画廊老板们看好。

2013年在杭州举办西湖国际艺术衍生品产业博览会,合作伙伴中国美院依旧不提和不赞成艺术衍生品这个词,也曾经一度坚持使用自己的“敦品”替代。目前“敦品” 已经是中国美院的一个金字招牌。



这个博览会在产业选择上基本上拒绝画廊和艺术家原作的参展,除了个别工艺美术大师之外,大师完整体现了艺术衍生品的产业概念。这个博览会还发布了艺术衍生品产业发展白皮书,基本指明了艺术衍生品行业的发展远景和基本路径。

之后的多年里,艺术衍生品越来越多的被艺术家、艺术机构、策展人、艺术服务商、艺术从业者认同,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尝试参与其中。


百雅轩一度被认为有望成为艺术衍生品的标杆企业和第一支上市机构,创始人在获得吴冠中及其他老一辈艺术家作品版权后,成本便利以及资本市场的近亲血缘后并没有改变艺术从业者在残酷商业领域里所呈现的任性、无知无畏、胆大妄为、不计后果等致命性缺陷。当下投资方所能做的就是把库存的版画作品一张一张变卖来收回投资。资本带来的是血腥以及创始人内在的自我膨胀,前者伴随着百雅轩往生,后者造就了创始人更大的无畏。



稀奇,曾经计划冲击国内第一个奢侈品阵营的艺术衍生品牌,获得了明星、演艺、时尚、资本多领域宠爱,创始人夫妻完美搭档,貌似具备了创造艺术产业创投传奇的全部要素。实际面对市场,并没有足够的流量支持,B端客户和自营规模的双重萎缩,超级品牌营销技巧并没有如愿开花结果。产品单一和系统性思考缺乏并不应该成为品牌营销的基本手段,对B端的价格剥削必然加剧他们的远离。


真实的艺术衍生品产业不过是数码艺术喷绘一枝独秀,近五年来,惠普数码喷绘设备在中国的销售成长了近百倍,数码技术相关设备、技术、耗材、配件等也都呈现了井喷,原本属于高精尖的视觉技术快速成为一个低门槛的快餐店。

丝巾、抱枕、拎袋、鼠标垫、卡片式U盘、餐垫、T恤、笔记本、雨伞、手机壳、Pad保护套、杯垫、围裙、家纺、行李箱等主体产品始终离不开喷绘、热转印等平面处理手段。



艺术衍生品的星星之火,虽然在大江南北、山川湖泊闪亮着,却并不能形成市场和产业的燎原之势。

如今,近乎99.9%的艺术衍生产品都是艺术家或画廊个体制造,可以说,当前并不存在合格商业化的艺术衍生品产业机构,即便有也不过是在数码喷绘形成较大规模的视觉和平面加工企业。

这种零碎的产品研发和产业特征,对于上游制造业和供应链毫无价值和吸引力,对于下游消费者和经销商几乎不会有任何的流量价值和销售规模效应。

其结果就是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产品投放市场迟缓乏力、消费信息严重不对称。

艺术衍生品的消费爆发在诸多艺术业者的持续努力下始终不见端倪,根源还是在于艺术衍生品从业群体的商业思维缺乏,过度关注艺术而忽略商业规律,当然不会带来好的商业,可是如何扭转既往局面,又是业界一直在寻求解决的问题。




艺术衍生品

品牌合作

影视制作

  • WPP 终于换LOGO设计了,或是2018年最成功案例

  • 故宫也开始卖咖啡了!品牌设计新内容!

  • 诺贝尔奖LOGO设计换新了,然鹅,诺贝尔去哪了?